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2025年11月03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年10月,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以“弘揚孝親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會”為主題,開展第十六個“敬老月”活動,進一步加強孝親敬老道德培育、文化傳承和社會實踐,推動孝親敬老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凝聚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精神力量,建設老年友好社會,讓廣大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樂享美好生活、安享幸福晚年。
一、大力弘揚孝親敬老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孝親敬老美德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提倡孝老愛親,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親敬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歲月沉澱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底色。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就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傳承弘揚孝親敬老美德,發展出孝親敬老文化的現代形態,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弘揚孝親敬老美德是促進家庭和睦、代際和順、社會和諧的現實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強化家庭成員贍養、扶養老年人的責任意識,促進家庭老少和順”“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家和萬事興是中國人的朴素追求,孝親敬老是愛國報國的情感基礎。弘揚孝親敬老美德,引導子女自覺承擔家庭贍養責任、老年人積極為年輕人樹立榜樣,推動家庭親情向社會責任拓展,有助於在全社會促進愛家愛國相統一,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弘揚孝親敬老美德是走出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的文化支撐。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把弘揚孝親敬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建設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征的孝親敬老文化”“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贍養老人,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放眼世界,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必須發展與經濟社會變遷相適應的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必須注重揚棄結合,持續豐富孝親敬老文化內涵和實踐形式,使傳統孝親敬老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強化老齡社會治理的文化支撐。
二、推動建設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征的孝親敬老文化
傳承孝親美德,促進家庭和睦。著力推動傳統孝道向新時代家風轉化發展,提煉傳統孝親敬老文化中的情感教育精髓,既保留尊長有序的倫理規范,又尊重家庭成員的人格尊嚴,在保障物質生活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情感關愛、價值尊重。教育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年輕一代,將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內化為自覺的道德規范,外化為日常的行為習慣,在家庭內部形成老少共融的生動局面,讓家庭成為傳遞文明薪火、涵養道德品格的精神港灣。
弘揚敬老風尚,助力代際和順。著力推動家庭孝親向社會敬老轉化發展,把蘊含在孝親實踐中的仁愛、感恩等理念,推廣為全社會共同踐行的道德准則和價值追求。推動敬老從道德理念轉化為全民行動,構建包容友善的人文環境,將對老年人的尊重、便利和關愛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將孝親敬老道德實踐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各行各業職業道德規范中,帶動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發揮老年人優良品行對社會成員的言傳身教作用,引導老年人關心體諒年輕人,關愛下一代健康成長。
營造助老氛圍,推動社會和諧。著力推動傳統孝治理念向現代治理轉化發展,把蘊含其中的重視民生、關懷民眾文化內核,轉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價值取向。樹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進老齡社會治理,推動形成多元主體責任共擔、老齡化風險梯次應對、老齡事業人人參與的局面。把孝親敬老貫穿到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全過程,讓公共政策蘊含敬老愛老的溫度,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
三、以孝親敬老文化為引領,加快建設老年友好社會
構建老年友好的制度體系。完善老齡工作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政策文件,做好“十五五”時期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研究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一體部署推進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引領老齡法規政策體系適老優化。推動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推進養老服務立法,對加強老年人健康服務管理作出制度安排。建立老年人意定監護服務實施機制,完善遺產管理人制度,妥善處理好老年人的“身后事”。清理阻礙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的不合理規定,營造老有所為的政策環境。
擴大老年友好的服務供給。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高頻事項和場景,積極探索建立國家綜合為老服務清單制度,持續發布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推動各行業強化老年友好理念,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服務方式並行,重點推進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等高頻事項服務便利化。推動醫療、養老、文化、體育、旅游、金融等行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優惠和便利服務。研究推動老年教育市場化運營、規范化管理,擴大老年教育服務供給。開展數字技術適老化行動,推動互聯網應用和常用智能終端設備適老化改造。持續實施智慧助老行動,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讓老年人更好融入信息社會。
加強老年友好的設施建設。結合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推動建設安全、便利、舒適的老年宜居環境。加強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推廣應用老年人居家健康監測、安全防護、應急呼叫等物聯網智能化設施設備。強化城鄉社區的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建設或改造,在政務服務大廳、大型交通設施、休閑娛樂場所、旅游景點等公共場所合理配置老年人出行輔助器具和急救設備。進一步加大公共文體綜合服務設施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配套建設文體娛樂設施設備。因地制宜推動老年人活動中心建設,拓展老年人活動的公共空間。
厚植老年友好的社會環境。實施中華孝親敬老文化傳承和創新工程,組織開展“敬老月”活動,凝聚推進老年友好社會建設的廣泛共識。在全社會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將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新實踐重點,落實到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各類社會規范中。完善和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機制,加快形成涉老矛盾糾紛預警防范、發現報告、化解處置的工作閉環,著力解決侵害老年人權益的突出問題。發揮“敬老文明號”、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鼓勵創作一批孝親敬老主題廣播、影視、短視頻等文藝作品,推動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3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